查看原文
其他

ONE回顾|“轻轻地,把梦想照进大沟村”,14天设计与建造夏季工作坊回顾,PS-ONE跨学科思维的落地实践!

小ONE PSONE国际艺术教育
2024-09-07



      P S - O N E     



This is us.

Use Art Design Your Future


     O N E   回 顾     


   “轻轻地,把梦想照进大沟村”  

   14天设计与建造夏季工作坊回顾  

   PS-ONE跨学科思维的落地实践   


为嘉绒藏人造庇护所


这是一次策划6个月,

历时14天,共计43人,

5台越野,2台皮卡,2台房车,

1台装载机,7立方木料,3件“寄生”家具,

建筑滴水面积104方,

爆了9个轮胎,坏了1个油泵,

碰上7.1级地震……的神奇经历。

 


这是PS-ONE“寄生建筑”木作花园“筑巢”项目的一次完美“共生”。


也是PS-ONE跨学科思维的一次完美实践,建筑、景观、室内、城市设计,不同学科的智慧,为远离喧嚣的山村,带来不一样的从今以后。


学科之间融会贯通的“共生”

建筑与自然的“共生”


这是一个可能需要讲述一天一夜才能尽兴的故事,是一个可能不能满足于仅用文字表达的故事。



于是我们用了10天的时间,将这次14天的经历剪辑成片,并撰文如下,或许不够精致,但满怀诚意。



   CHAPTER  ONE   

“寄生建筑”

7月29日-8月4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5422e7734&width=500&height=375&auto=0


   CHAPTER  TWO   

“筑巢”

8月5日-8月11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5420r9dgz&width=500&height=375&auto=0


   CHAPTER  THREE(预告) 

工作坊分享会

9月2日 13:30 


@四川航空广场1601


#影片及花絮展映

#9位学员设计成果及感悟分享

#导师点评与寄语

#工作坊结业证书颁发

#神秘视频连线



   CHAPTER   FOUR   

“临别箴言”

在大沟村的最后一晚



   #Old School Group   


周上云

四川大学 环境设计专业

申请美国室内设计研究生


“我们路上一直坐曾叔叔的车,他说了一句话让我特别有感触。他说,我们去很多地方,去一次回来一次,就是一段旅程,一般就是一个来回,基本上不会走第二次,但我们这次的一段路走了5个来回。这座山,对我们来说,变得开始熟悉起来,记得拐弯处某一块特定的石头,某一处栅栏后的小溪,牛棚后不远处的营地……这些,我觉得就是一种眷念。”



“这次最大的收获是,梦想与现实间一定有其合理的联系。我们从梦想的创作到现实建造,必将经历我们这个资历、年龄所该面对的坎坷我们梦想中他人的成就,在现实中就呈现为他们仔细斟酌,不断挑战的态度与行为。从理想到现实,我们注入我们共同的力量、疑惑、反思与热情,结果也就因过程而变得美妙。我觉得我们以无限的力量凝聚了一个“轻轻”的房子,这大概就是造梦的意义。”


 “希望我们能一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周上云)


黄程炜

四川农业大学 风景园林专业

申请英国景观设计研究生


“那晚在木作花园听完几个建筑师的讲座后,我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因为来参加工坊一开始是为了作品集,但我们的方案始终达不到我们心目中放入作品集中亮眼的目的。直到那天晚上听了他们建筑师们是如何经历理想照进现实的种种问题与取舍,我就觉得就算这个真的不放进作品集,我参加了这个工坊经历了这些,也是值得的


(黄程炜)


我就突然变得不再纠结是否亮眼,而是去思考到底怎么更好的为牧民设计。突然的我就开始享受这个过程,一心想着把这个牧民会使用的柜子做好。”


“现在一切都已经建好了,我反而觉得正是这样为使用者设计,融入场地的设计,才更应当放入作品集中。”

 

(从左至右:黄程炜、周上云、蒋清睿)


蒋清睿

四川农业大学 城乡规划专业

申请英国建筑设计研究生


“我们组的方案,其实经历了很多的波折。主要是我一直不太满意我们的方案,始终比较坚持还想做的再亮眼一些、再复杂一些。可是因为时间紧迫,自己的能力又不足以想出满意的方案,就必须做出妥协与让步。”


“当然,最终我们的方案做出来是很有意义的,是很有实用性的,不是为了一个造型或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想法而设计。我们的方案是真的会在shelter中发挥作用的寄生品。我觉得作品集的话以后还可以再改啊,或是自己再做其他的东西,但这次的项目已经达到了它本身的意义,我就已经很满意了。”

 

   #New School Group   


易婉露

英国卡迪夫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申请英国城市设计研究生


“刚开始来的时候我就是抱着一个做一个作品集的心态以及学习的心态来,因为特别怕拖累大家,怕我在英国学的很理论,并不能帮助到大家,再加上我身体又不好,才做了手术不久,又要麻烦你们,我就觉得挺不好意思的。”


“其实这次主要是我爸爸特别想我来,他是学土木工程的,他觉得我来就会学到很多实际的知识,甚至算是逼着医生以及劝着Anna老师同意带我上来。” 


“这次学到了很多,从设计到建造这个过程,让我了解和认清了什么是现实,我每天回去都有超多的感触,晚上跟我爸爸打电话谈这个事情,都是我不停地在说,我爸爸就在电话那头静静的听我说。主要是我真的超级激动,第一次从设计到真正操作完成一个椅子,中间经历了很多的绝望、放弃,设计了很多稿推翻了又重来,过程中真的什么情况都会遇到,这真的是超级不简单的一件事情!


“谢谢你们和我一起有这样一段经历。”

 

(从左至右:助教陈太中、杨迦茜、易婉露、余典)


杨迦茜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环境艺术专业

申请英国室内设计研究生


之前感觉,各位老师就是很遥远的存在,感觉自己难以企及,就是贴在宣传册中,大神级的人物。而这次你可以近距离的交流沟通,这种感觉很奇妙,就是心生向往的经历一般,很幸运自己有这样的机会去近距离的感受大神的思想、在专业领域上的精神。其实最近大家都叫我杨哥,说我是女汉子,其实不是这样的,我就是想尽全力的去靠近身边的大神,看着他们都那么的努力去做,自己就更不能拖后腿了。”


(澳大利亚建筑师Richard)


“其实出发之前,大家都是奔着作品集中添一个作品的感觉,但是真正的去享受后,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情感和精神上的连接,大家都不会再单纯的以个人需求去做,而是真的为了一个集体。其实我觉得我们这十多天所做的东西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最初的想法


这次大家分别了,其实也不是分别,它反而就是一种联系。就因为通过这次机会,我们认识了大家,从而产生了一种微妙的bonding,有共同的经历与回忆,我们有一个这样的一个点去结合,比其他的经历更难得,毕竟是大家一起流过汗流过泪的经历。”

 

(从左至右:易婉露、余典、杨迦茜)


余典

广西大学 建筑设计专业

申请英国建筑设计研究生


“我来参加这个活动之前,我是一个人先到的成都,想趁暑假在PS-ONE把作品集做好。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出来生活。我刚来成都这段时间有点不太适应,就觉得很孤单,白天太阳很大,到了下午4、5点钟太阳开始下山的时候,我就骑个共享单车,到春熙路那一圈去买一个冰淇淋,就坐在那里吃,吃完了就回家。”


我觉得来这里我最大的收获不是什么实践经历,我最大的收获其实是,我到成都来有了你们,然后就感觉有了依靠,要不然我一个人在这边无依无靠,我也挺难过的。”


“现在,我真的很喜欢成都,因为你们。”


   #Freestyle  Group   


王新博

西南交通大学 建筑设计专业 

申请美国建筑设计研究生


“其实刚来工作坊也没抱什么太多的想法,主要就打算放作品集,我也挺喜欢PS-ONE的,还有一个我也是为杨老师(杨皓程)来,因为之前也跟杨老师有过接触,真的挺喜欢杨老师的,但不是那种喜欢啊!”(全场大笑)


“这几天,大家叫我大哥,其实我在我家那边,跟他们玩,我都是最小的,从来没体验大家叫我大哥的感觉,这几天我也算过了一把大哥瘾。”


“我希望,将来大家每次一回想到17年的这个夏季工作坊,我们心里能记得这段,有这么些人,有这个印象就够了,我感觉每个人彼此就很值了。”

 


雷雨晴

重庆工商大学 室内设计专业

申请美国室内设计研究生


“大哥永远是我们大哥,这肯定是不会变的。”(笑)


“这一次,其实我最初的想法非常的简单,就是想着这次的项目能够放入作品集的同时还能避避暑就好。但这几天的经历后,真的觉得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和以前参加夏令营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家一起其实吃了很多的苦,经历了太多的困难,并且我们一起去克服了。”


希望今后的某一天,我们能再来大沟村,在这座我们一起建造的小木屋里,燃起炭火,共赏雪景。”

 

(从左至右:雷雨晴、王新博、曹雨舒)


曹雨舒

西南交通大学 环境艺术专业

申请英国室内设计研究生


“我其实参加过PS-ONE上次的冬季城市设计工作坊(冬季工作坊的推文:PS-ONE|爆改玉林二巷 ,品思冬季工作坊全纪录!),当时的感触就是,大家一起虽然只有很短的几天,却能做出一件让自己还蛮有自信、蛮有成就感的一个作品,当时就真的觉得自信心爆棚!”


“所以这次夏季工作坊我就果断参加了。经过了这几天,我发现,哇,比上次的那个满足感还要高!”


今天房子搭出来了,东西也都摆进去了,就感觉一切都特别不可思议,看见东西出来的时候就感觉跟做梦一样,怎么就出现了呢?感觉我们真的干了件很了不起的事


    CHAPTER   FIVE    

感动·感谢

交稿截止前一晚



From 导师Anna:


我是本次工作坊最前线的全程记录者;

是Chapter Two视频中,

画面抖到你晕车的视频拍摄者;

是告别晚餐上默默记录学员们的感受,

最后哭的最厉害的那一个;

是全程被学员呼唤最多次名字的那个

“史上最年轻”(自己硬加上的)“宿管阿姨”

Anna娇

(这个称呼也是这次工坊突然发明出来的)……


这次的工作坊,对我来说,直到现在都感觉像一场梦。


同学们的一言一行、一字一句都还在我脑中回想。他们都成长了很多,从一开始只是为了一个作品集项目单纯直接的目的而来,到满载理想到现实经历的感悟与体会而归。从不懂如何小组协作,不懂得如何表达,到说出“分离即是联系的开始”如此哲理的话。这些对我来说,都不可能是当初在策划这场活动时可能想到的。

 


感谢具有超强吸引力,为同学们的设计能够最终完美寄生在shelter中操碎了心的杨皓程老师。你是我见过最具有教育精神与奉献精神的建筑师。


(从左至右:建筑师卢昀、杨皓程、兰岸)


感谢建筑师兰岸,你完美诠释了barefoot architect是如何“轻轻地”让理想照进现实,你让我们体会到了搭建一个小木屋需要面对多少的困难,却又如此的“简单”。


(从左至右:澳大利亚建筑师Richard、

印度建筑师Kamineni Pardhu、木作花园CEO兰岸)


感谢木作花园与Kura团队,你们总是自嘲自己都是“粗人”,但却把山上的一切打点的无微不至,精确到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个细节。


(木作花园店长黄大拿在紧要关头帮助同学们迅速组装)


感谢一筑一事的卉芝与板栗,感谢你们美好的照片与细腻的文字。


(左-卉芝 右-板栗)


感谢建筑师张硕(Apparatus设计工作室创始人)在“寄生建筑”设计过程中为同学们解决了诸多棘手问题。


(从左至右:王新博、建筑师张硕、曹雨舒)


感谢软件助教陈太中老师,以及为我们辛苦拍摄与剪辑影片的林谋老师

 

(那晚,4位建筑师们谈论着理想与现实的那些故事)


愿我们“轻轻”放在大沟村的庇护所,

能够为牧民们在风雨中带来温暖。

 


 

我们会一直做下去的。


(一张全家福)



PS:文中部分照片来自一筑一事,特此声明。

 


晚安,明天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PSONE国际艺术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